近日,普洱市人民医院镇沅院区(镇沅县中医医院)顺利为高龄患者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,该术为县域内首台介入手术,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到肺动脉,减轻患者面临肺动脉栓塞的风险。
下腔静脉滤器植入
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,旨在预防由下肢深静脉、盆腔静脉或右心房等部位脱落的血栓进入肺动脉而引发的肺栓塞(PE)。研究表明,肺栓塞的血栓栓子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,占比高达90%,其余来自盆腔静脉约占5%,右心房和上肢深静脉约占5%。深静脉血栓形成(DVT)和肺栓塞(PE)已被视为同一疾病的两个不同阶段,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(VTE)。
病例概述
患者老年女性,急性脑梗合并脑出血急性期,有抗凝治疗禁忌,治疗期间出现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,凝血功能检查持续高凝状态且持续上升,血栓短期内大量形成,B超检查提示:股浅静脉,股总静脉完全性血栓栓塞。急性致死性肺栓塞发生风险高,充分抗凝治疗存在禁忌,有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手术指征。
滤器植入的适应证主要包括:
1.下腔静脉、髂股静脉及下肢深静脉内存在游离、悬浮的较大血栓。 2.下腔静脉系统内存在血栓,但伴有抗凝治疗禁忌证。 3.已经发生肺栓塞并有可能再次发生肺栓塞者。 4.慢性肺动脉高压伴高凝血状态。 5.老龄、长期卧床伴高凝血状态。 6.各种血栓清除术前。 7.感染所致下腔静脉内脓毒性血栓栓子。 8.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。 9.上腔静脉系统血栓,已发生或可能发生肺栓塞者。
抗凝治疗
滤器植入后,患者通常需要继续接受抗凝治疗,以防止新的血栓形成。抗凝治疗的方案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。在抗凝治疗期间,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出血风险,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结论
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肺栓塞的方法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、并发症少等优点。然而,滤器的长期留置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和不适。因此,在决定植入滤器之前,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风险因素,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。在植入后,也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监测,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和不适,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。